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累积了祖先辈无数宝贵的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之理论、知识和经验。今天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怎样去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为广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群体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以中国人口数量之多,这的确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和重要任务。要探讨这个议题,我把它分成三大部份:“治未病”、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中医药创新产品列表。

第一部分:“治未病”
“治未病”是一门东方的生命哲学。根据世界银行针对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亚健康状态在中青年群体中不断蔓延,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的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3倍。对现代人来说,疾病的预防,养生保健领域越来越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将回归“治未病”的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上。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有一个从两千年前流传至今的故事名叫《魏文王问扁鹊》,这个故事更形象的表达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念。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出身于名医名家。家中兄弟三人,个个医术精湛,但是史料只记载了扁鹊行医的史料,而另外两兄弟则无人知晓。当时魏文王十分好奇,就问扁鹊。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那为什么医术的高低程度跟名声会出现不匹配的现象呢?扁鹊进一步的解释道:“长兄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能铲除病因,治病于未然,所以名声无法传达。中兄治病往往能在病情初起之时治愈病人,所以被认为只能治小病,名气只级本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时,一般人会看到我在病入膏肓的病人身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因此以为我医术高明,名气故而响彻天下。”

从以上古代名医扁鹊的解释当中,就知道“治未病”的来源和重要性,故而写出“治未病”的理念根据。两千多年前,《黄帝内径》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盖医术最高明的,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核心防患于未然。“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理念之一。

中国广东省一带有煲汤的习惯,什么节气煲什么汤,都大有讲究。例如湿气重的节气煲祛湿汤;干燥的天气煲润肺汤;而煲汤的食材大都取之于中药材。現中国有些大医院也成立了“冶未病”科,之因为全球医学趋势正从临床医学迈向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防医学。“治未病”不再是医学领域里的特权了。“治未病”虽然不是直接对抗疾病为目的,但能对身体产生“调和阴阳“和“扶正祛邪”的作用。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独特功效。

比起西方医学,中医学“以人为本”的健康观念和“治未病”的思想养生保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中医中药在“治未病”的领域里有更多的先天优势。举个例子,虽然西医的心电图检查能查出病人是否有心脏病,但当发現时,心脏病已成为既成的事实。而中医则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加上中药的调理保养,能够及时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中医中药擅长对疾病的防患于未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之根本。

(待续)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王集梅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One thought on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