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中國武術當從何說起

根據明朝戚繼光所撰之《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其中《拳經捷要篇第十四》有如下之記載: 「此藝不甚預於兵,能有餘力,則亦武門所當習……於是以此為諸篇之末第十四」;又「故擇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勢,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戚繼光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名將,考其用兵之道,上溯自春秋孫武,可從其撰文《止止堂集》《愚愚稿》上篇中印證。或問孫武何許人也﹖孫武即孫子,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兵家噲灸人口的代表人物。其兵法著述收錄於中國兵法瑰寶《武經七書》之中。《武經七書》包括了「孫子、吳子、司馬法、尉遼子、六轁、三略、李衛公問對」的各兵法篇章。時至今日,《武經七書》已被翻譯成英語及其他外國語文,並在很多國家的兵略訓練中被採用。

兵家之「道」

再說孫武的用兵之道,主要是闡述戰爭,治軍,調兵遣將,克敵制勝的原則,以及戰略和戰術的運用與實踐。今天世人都放眼於《孫子兵法》如何在軍事、政治、商業經濟活動上施其所長,然而更值得我們反思的就是中國哲學思想上的「道」,透過兵家之「道」,如何與中國武術在歷史長河中演練而成的武術之「道」,產生千絲萬縷的關係。

哲學之道  兵家之道  武術之道淺說

中國人認識「道」的邏輯思維始於「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客觀論證與主觀思辯而不斷綜合演化。
根據《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易傳‧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及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又
《易傳‧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另
《老子》(七十八章)「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故弱勝強。柔勝剛。」
回首再看廣泛流傳的「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等傳統武術重點傳承的「陰陽相濟,柔能克剛」之「道」論,雷同之處,躍然紙上。

太極  五行  八卦

九宮八卦策_1有需要闡釋的是陰陽比作兩儀。
金木水火相配四象,而土居中央。是作五行。
四象生八卦而成先天八卦圖「乾、坤、坎、離、艮、兌、震、巽」。
機緣巧合,曾見有習太極拳者,寓「掤、履、擠、按、採、列、肘、靠、顧盼定」於先天八卦圖,名之八門五步,為之太極十三勢。可證之為中國傳統武學深受道家思想所影響,古為今用,歷久常新。
再進一步看《奇門遁甲》《煙波釣叟歌》中有云「八卦追逐九宮行」。
九宮喻作八門:「開、休、生、景、驚、傷、杜、死」,不就道出中國兵家的四隅八方、布陣列勢之戰略與戰術的施行運用。
由是以觀,中華文化從先秦諸子百家學說哲學思想的「道」,到兵家用兵之「道」,再回到武術範疇之「道」,諸如「避實擊虛,剛柔相濟,權陣變勢」等等,能不謂之一脈相承,殊非巧合。(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洪潤源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