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煙臺街洋人如牛毛

简体版

烟台啤酒传奇_Template(40)

看官,那王益齋為自己找到啤酒這個“朝陽產業”而激動的時候,為什麽選擇了到煙臺來生產銷售啤酒?關鍵是煙臺當年喜飲啤酒的洋人太多!

當年的煙臺,是北方大港交通要道重要商埠。講個小故事:當年“大清第一郵票”龍票”舉行首發式的時候,為什麽全國一共選五個城市其中便有煙臺?那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當年大清郵政大臣盛宣懷曾經在煙臺做過“登青萊膠兵備道”的道臺,更因為當年的煙臺赫然是中國北方“三大口岸”之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1860年,英國駐華公使發派一個名叫毛里遜的家夥到古登州(現蓬萊)考察《中英天津條約》規定的通商口岸情況。結果毛里遜發現煙臺地理位置更重要,氣候更宜人,物產更豐富,而且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於是英國就強令清政府於1861年5月由登州改煙臺為通商口岸。那年英國法國首先在煙臺開設了領事館,然後美國、挪威、瑞典、德國、荷蘭、丹麥、意大利、奧地利、比利時、日本、俄國、西班牙、芬蘭和朝鮮等陸續在煙臺設立了領事館。1862年3月,清政府的登青萊膠道道臺衙門(管轄範圍北至現河北黃驊南至江蘇徐州連雲港西至濰坊)搬至煙臺。同年,“煙臺東海關”在煙臺成立。明朝洪武31年(1398年)建“所城”的時候威海比煙臺地位高:威海是“衛”煙臺是轄屬的“所”。就從1862年威海成了“煙臺東海關常關分口”起,威海比煙臺地位開始矮了:直到1930年10月9日,威海海關才升級成為了“煙臺東海關威海分關”——這是後話。一時間,被當地百姓俗稱為“煙臺街”的煙臺山及其附近大街小巷,萬國旗到處飄揚,大鼻子比比皆是;天主教堂和洋人的洋行鱗次櫛比,“洋火”“洋油”“洋釘”“洋布”等舶來品充斥街頭。舉幾個小數字便知當年煙臺當年的熱鬧程度:

由於煙臺是當年山東唯一商港,山東省出口物資也大多經濰縣至煙臺海運出口。僅1875年煙臺進出港的外籍輪船便達707艘。到19世紀末,煙臺港的吞吐量達30萬噸,貿易總額達3000海關兩。膠東人至今不習慣吃的檳榔子,煙臺港1865年一年的進口額就有4171.04擔。到1920年也就是煙臺啤酒開張那年,在煙臺的外國洋行近百家–且大多是世界著名的太古、美蚨、得士古、哈利、三井、盎斯等。當時全國一共36個海關一共100%的出口額中,當時大港天津占3.3%,煙臺卻占3.9%,而青島年出口額只占0.97%!

煙臺山及其附近,那個年代是中國北方除了北京天津以外洋人最多的商埠:在這個當時已有13萬人口的商埠,常年在煙洋人將近一萬人,為他們服務的大小商戶3500多家,僅大小飯館和旅館就有200多家!說句笑話:當年在煙臺的娼妓界都有“高級假期洋妓”:每年暑假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的官兵照例到煙臺避暑,屆時來自俄羅斯等地的白俄妓女便蜂擁而至煙臺,所以“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這句話在舊中國南方是說上海,在北方則非煙臺莫屬!

說煙臺山下的“煙臺街”洋人多如牛毛,再舉一個小例子就知道了。清光緒4年(1878年)發行“大龍”郵票時,當時分管大清郵票業務的是天津海關的洋人德璀琳。他當時雖然在海關內設立了“郵政專帳”控制了中國的郵政業務,但煙臺的太多的洋人們還是覺得受德璀琳控制太壓抑,他們便於1893年統一組織“共同事務委員會”在煙臺設立了“客郵”專門發行了自己的郵票!煙臺洋人郵政業務的“繁榮”使洋人們利用贏利在煙臺買下了一處墓地和足球場–許多年以後中國足協成立新聞委員會常委成員中有煙臺晚報副總孫洪威,眾多人質疑“煙臺憑什麽資格?”,中國足協權威人烟台啤酒传奇(4)士張吉龍宣布:“中國的第一場現代足球賽就是在煙臺的專業足球場上由外國水兵和煙臺人踢的!”——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王益齋不是不想在家鄉開創啤酒事業。但1920年前後英國人的“威海衛行政長官署”進行第二次人口調查數據顯示:當年威海衛全區人口才為154663人,而外國人只有247人!真正的“商界大腕”是不會讓感情讓位於市場的:正是看中了煙臺這個地方洋人多如牛毛的特點,王益齋最終卓有見識地將自己“啤酒之業”的發端選在了煙臺!

其實也不僅僅是因為煙臺洋人多如牛毛:王益齋是在煙臺發現了一處堪稱“水如金”的金子般的泉眼!卻是何泉?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待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尹浩洋在本網站內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