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卡艺术家的创新动力与坚守传统底线的平衡度(上)

摘要:唐卡,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各类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如何规划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坚守传统抑或与时革新?一个现实的悖论摆在唐卡艺术家眼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种并存不悖的社会形态更容易引起各种学说的尖锐交锋,当下热议的唐卡艺术家的创新动力与坚守传统底线的平衡度亦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一种无奈之举。着重探讨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度,对于唐卡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唐卡发生流变的基础上,试着分析唐卡艺术家在面临创新与传统的两难抉择时应如何兼顾两者,即既保持传统又与时革新,进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使唐卡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出更强的色彩。

唐卡1

一.全球化语境下唐卡艺术的转型

随着改革开放,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交流和融合的频繁,全球化显然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这种大的国际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表现形态也与时代环境相融合,不断迸发活力。

唐卡一词系藏语,通说认为,唐卡指的是以宗教文化为题材的藏族卷轴画,最初的传承主体是寺院的僧人,产生于宗教并服务于宗教是唐卡创始的初衷。历经1958年宗教改革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的灾难劫数后,寺院纷纷关门,众多僧人迫于无奈由寺院流入民间,形成唐卡艺术民间化的雏形,随着还俗僧人的的流动使唐卡在民间逐渐传播开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

藏族唐卡作为一种寺院艺术,浓郁的宗教氛围使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千百年来,唐卡艺术家始终如一地秉持着对佛祖无限的信仰,用最虔诚的艺术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活色生辉的精美绝伦体。其艺术色彩始终与某种历史事实重叠在一起。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唐卡,在其丰富多彩的画面背后总是有一个意蕴深远的历史传说,如较为神秘的宗喀巴大师开口叫阿妈的自画像。大师为了慰藉不能相见的母亲,用自己的鼻血溶合其他颜料绘制了一幅自画像,并捎给一位官商由他交给自己的母亲。他捎口信说“见到此画如同见到我本人。”据说官商拿到这幅极具加持的宝物后,忧心大师的母亲保管不善,使之无为地流失。于是在归途中伪造了一幅大师的自画像,将赝品交给大师的母亲,虽是仿造,但母亲拿到后,大师叫了三声“阿妈”。据说如果是大师的亲笔作品,画像中的大师见到母亲可以和她聊上三天三夜。诸如此类的历史事实使唐卡艺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卡艺术家都能够创作出如此珍贵的作品。但是有一点,绘制唐卡是一种修行的过程,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宗教活动,它从最初诞生到当下的发展壮大都打着深深的宗教烙印。

随着时代的变迁,唐卡艺术家所处的环境在不经意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传统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一切以宗教神佛为旨意的传统价值观逐渐被现代世俗社会的主导观念所取代,艺术家绘制唐卡的观念也沾染了诸多现代气息。绘制的唐卡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范畴,风格从传统的浓郁的宗教色彩延伸到大众的审美情感需求领域,如安多强巴的《释迦牟尼与五弟子说法图》在传承藏族传统绘画技艺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画的写实之法,且从现代摄影技术领略到的体悟一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使唐卡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更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大众的文化审美情感。当然,这种大胆的创新行为也受到了部分学者和艺术家的批判与排斥。因之,传统与创新的博弈在唐卡艺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怎么做才能使唐卡艺术细水长流,不断彰显其生命力,摈弃传统抑或强硬地坚守传统,全球化语境下唐卡文化的转型势在必行。

(待续)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噶哇•更登才让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