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散打”奠基人著名传统武术家马振邦 (下)

返回:全民武术

重视传统武术心系陕西红拳

1989年退休后,马振邦仍心系武术,关注陕西省传统武术的发展。

陕西红拳是陕西最具特色的地方拳种,它历史悠久,曾经在三秦大地广为演练,被称为陕西人的广播体操。历代红拳习练者中,更是豪杰辈出,其中包括因为“西安事变”而留名史册的杨虎城将军。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红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其中所蕴含的武礼、武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具体体现。因而对它的保护和发展,就更成为红拳同道以及所有关心传统文化复兴的人们共同秀注的焦点。

具有丰富武术知识的马振邦深知红拳的珍贵,他与红拳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60年,时任陕西武术队主教练的马振邦带领陕西省武术队拜红拳名家杨杰习练陕西红拳,并把红拳十大盘功作为陕西省队队员必须习练的基本功。

从全国解放到1994年长达近半个世纪时间,由于种种原因,陕西省再未开展过陕西红拳类的比赛。红拳的套路和技击方法掌握在少数老拳家之手,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极少有专著遗文传世,拳家相互之间也很少交流,而且学练陕西红拳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传男不传女”这一封建思想对陕西红拳的发展影响甚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掌握绝技的老拳师渐渐离世,许多优秀拳种套路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

1994年,红拳面临严重的断代危机。马振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到红拳的未来,他忧心忡忡:“过去,我作为专业队的总教练,为了给陕西武术事业争光,没有时间抓传统武术,现在我退休了,我再不抓,对不起先人。”

助陕西红拳走出低谷看三秦大地重振辉煌

马振邦找到红拳的骨干邵智勇和范长江,对他们说:“要弘扬红拳,先得搞比赛。”。说干就干,当年年底,首届“华祥杯”传统拳种观摩赛便在古城拉开序幕,参加比赛的队员二百多人,其中16~2020人,30~40之间的36人,40~5082人,50~60岁的40人,60岁以上的28人,40岁以上的人占参赛总数的75%。面对这“青黄不接”的数字,大家一致认为,必须要成立一个民间组织,促进红拳的传承和传播。马振邦于是向陕西省体育总会汇报,并得到了当时陕西省体委主任雷志敏的大力支持。

19954月,由陕西省体育总会批准,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正式成立,马振邦担任首届会长。在担任会长期间,马振邦先后主持举办了三届“陕西地方传统拳观摩赛”,并亲自参与组织了七届陕西红拳比赛活动,使濒临人亡艺绝的陕西地方传统拳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研究会成立以前,陕西的地方拳种是没有人管的,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研究会的成立,对发展陕西的地方拳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那几次活动,声势浩大,是陕西民间传统武术的大聚会。”说起陕西的传统武术,马振邦先生非常动情。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红拳文化遗产,2005年,作为发起人之一,马振邦在原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的基础上参与成立了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被授予终身名誉会长。

这些年来,研究会上陕北,下陕南,走关中,遍访三秦大地红拳前辈,挖掘整理出大量第一手的拳法拳谱,进行系统编排,使扔学者少走许多弯路。红拳,扎根于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三秦大地,正待重振昔日的辉煌。

马振邦经常嘱咐红拳后辈:“现在红拳发展的局面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团结。红拳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给予了扶持,红拳文化研究会在陕西各地以传承人为主建立红拳传习所,算得上是一个创举。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使红拳更上一层楼。”

如今,年过八旬的马振邦依然将武术当作自己人生的头等大事。他对红拳的发展,也始终鼎力支持。他经常赴外县考察红拳传习所,为红拳传习所授牌,他说:“只要是红拳文化研究会的事,啥时候通知啥时候到!” 

(完)

注:本篇文章由冯义民老师提供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冯义民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

.

上一篇:记“散打”奠基人著名传统武术家马振邦 (上)

下一篇:踮桩锦八手

返回:全民武术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武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