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成為全球名符其實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下)

(續)

陳成球,現為香港現代水墨畫會會長和香港當代創意水墨畫會顧問的陳成球,潛心擺脫傳統「筆墨」技法束縛,以書法理論及線條韻律匯入畫作,利用水墨在宣紙上流動的墨蘊軌跡、混和他獨創的「抹點皺」— 在桌面拓印的抹點效果,創建出獨特而嶄新、既抽象又氣勢磅薄的水墨藝術。陳氏以水墨在宣紙上緩慢蠕動的軌跡表現「白線的張力」,符號化的草體篇章,展現出大地縱橫、峰巒起伏的胸中丘壑情懷。在藝術及其教育路上,陳氏對中國水墨及現代水墨的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貢獻。陳氏獲編入世界優秀人才大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及世界華人藝術家成就博覽大典。作品獲美國、日本、韓國、深圳、臺灣、南京、湖北、山東省等多個著名美術館等收藏。陳氏於藝術上的成就及其建立的風格對他在現代水墨界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陳成球的帶動下出現了一批有擔當精神的德才兼傋的帶引人,比如水墨藝術家江玉庭女士的[粵港澳大灣區畫會],水墨藝術家黃約翰先生的[香港新水墨思潮畫會],都很典例。他們都是陳氏畫會的核心成員。

香港/倫敦3812畫廊始創人許劍龍先生,是現當代開拓香港水墨繪畫全新理念的倡導者,由於他與張頌仁、郭浩滿、劉國松、陳成球、何培偉、張朱宇、歐陽憲等緒位的不懈努力,無論從形態怎樣不同藝術機構(畫廊、藝苑、藝術館和大學院系),在本港開拓「東方水墨」,正如中國陸內著名水墨硏究專家皮道堅先生評價道:「香港的現代水墨起步早,有很好的藝術家和藏家基礎,這是香港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個人認為水墨到今天已經不再是一個媒介或是畫種,甚至不是一種藝術創作方法論,而是文化精神的象徵,代表著中國及東方文化。」

水墨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香港/倫敦3812畫廊始創人許劍龍先生認為:「畫廊、藝術家、藏家能夠歡聚在水墨藝博這個專業的平臺上,是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抱負,把水墨藝術好好地在一個既專業又具國際性的平臺推出來,把水墨的未來跟藏家,跟經營者一起分享和探討。」

中國陸內著名批評家、策展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夏可君博士:2017「水墨藝博的一些畫廊和機構基本上代表了中國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和中國內地的最高水準。而且畫廊帶的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都是負責任的,所以這些作品的品質,包括他們所代表的一種方向,以及他們本身作品的完成度和風格都是比較完整的,也是有特點的。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水墨藝博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亞洲,譲世界理解水墨在整個華語圈的面貌和樣式,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次展示機會。」

深圳太陽山藝術中心負責人陳山葉女士:「香港不僅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而且一直是面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視窗。水墨藝博作為先行者前瞻性提出舉辦一個以『水墨』為主題的博覽會,在中國內地,臺灣地區以及新加城等華人文化圈具有獨創性。」

我本人依水墨而論:雲峰畫苑(郭浩滿)、3812畫廊(許劍龍)、漢雅軒畫廊(張頌仁)、世界畫廊(FredScholle和執行主管楊永金)、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書畫/何培偉)、天趣國際藝術館(張朱宇)、嘉圖畫廊(歐陽憲)、盈鑾畫廊(董慧),是當下香港宣導「新水墨」最具代表性而活力四射的展示和交昜機構。在此刻,他們有的長達幾十年如一日,有的厚積薄發,有的慧眼獨道。我們要牢牢記住的是劉國松先生、張頌仁先生、許劍龍先生。他們是香港當代水墨國際性最重要造化者傳播推廣者,而以上都是在香港做出重大貢獻的文化與藝術業界傑出人士。

主張和建議 

本人一再認為:

(1)粵港澳深珠大灣區計畫可行而具備潛在有利條件很多,但不能劃一成一個統一實施標凖,應各施放其特點,利益互補且有機;

(2)應強化香港國際會展中心,它是面向本港和全球文化、科技和藝術會展中心,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先添的歷史經歴不可替代;

(3)香港依然是國際旅遊業中心,祗需強化壯大更優勝;

(4)香港依然是國際間名品百貨商品的集散中心和購物中心,《香港名品百貨交易會》要儘快創立,香港依然是全球重要的免稅區之一;

(5)西九藝術區要全面改換面貎,並設立有真才實學的香港德才兼備的藝術家、専家組成的《香港藝術發展委員會》統籌務實規劃香港的文化高量級展館羣和交流大計,香港人才濟濟,要推舉招用,真正為香港服務;

(6)政府要嚴勵杜絶末經中港兩方政府,之相關機構一致審批同意的非港人在香港隨意註冊各類藝術展覽公司、各類藝術品拍賣公司,據瞭解有人者跟香港毫無關連,居然敢舉辦香港X屆國際攝影展等活動,是拉大旗做虎皮,荒唐無恥;

(7)政府文化、藝術管理機構大前題應是,推動香港主流文化與藝術的拓展與興旺,符合創建更新《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所需不懈努力,並不是單純去為市民「康樂」服務,主流文化也不是「富人文化」甚至「貴族文化」,沙龍文化或者沙龍藝術不應成為主流,倘若進入主流衹有百害而無一利;

(8)香港已經回歸袒國二十五年,但政府一直在文化問題上藝術問題上很弱,需深刻檢討反思。香港開埠至今,由於前港英政府殖民文化的浸染,本港被「文化沙漠」背負名到現在,完全不符合中央政府關於文化復興的祖國振興大業所需。2022年5月起始的新一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對文化問題和藝術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香港起今往後,要真正創立國際大都會的主流文化和藝術。

為此,本人有如下建議:

(1)關於立法會設文化藝術功能組別:

第一條,香港特區政府要高度重視,作為國際大都會的「新香港」,文化藝術是是極其重要的政務組成部分;

第二條,建議香港特區立法會增設:文化藝術功能組別;

第三條,立法會文化藝術功能組設議員6名:電影、戱劇業界2名,文學業界1名,照相攝影業界1名,繪畫、雕塑與設計業界2名。

(2)關於藝術發展局∶

第一條,香港特區政府除了保存原有藝術發展局必要建制,要具體調整職權機構職能,取消由非官方系統人士充任最高職任,主責增設形態(含繪畫、雕塑多門類)藝術職業權益保障委員會,以律政法預與規定置約;

第二條,允許文學、藝術多門類專業人士,進入委員會任資政委員;

第三條,政府要專設相應數額斥資保障金批用,條款立法試用取消過往不宜用者;

第四條,在中央圖書館正規設立文學作家和多門藝術家檔案,並設立必要專項獎勵基金,予以扶持;

第五條,同時在中央圖書館正規設立文化與藝術學術委員會,由政府協調相關對口機構,設輪值主席和委員若干;

第六條,設立咨詢投訴機制,監督行政實施問責制。

(3)政府應在西九地區重新審視文化藝術博覽設施的佈局,建議:

第一條,重點改善M十視覺文化博物館,請由資深中港專家綜合評判改更,並建議更名:香港M+文化與藝術博物館,該館管理層成員更選新任;

第二條,本人願跟全球著名的水墨藝術繁榮宣導者郭浩滿博士和所有熱愛東方水墨藝術的社會賢達能人志士一様,強烈呼籲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西九龍藝術區或香港最適合地方,興建一座舉世無雙的:香港國際水墨藝術博物館,建置過程政府應明確誠邀「行家裏手」獻計獻策,最終委聘出有擔當精神和責任心的人才任館長等職位;

第三條,為振興香港文化與藝術的健康興旺和重創輝煌,應常設:專家級文化藝術資政咨訊小組,常務理事會。

(4)設立綜合文化教育機制,強化培養多元文藝專才。建議政府添設一所涵蓋水墨畫、油畫、雕塑、版畫、設計等高等專業的香港美術學院。

文化藝術的本性

香港旅法資深油畫家、香港油畫研究會會長林鳴崗先生在香港,提出了「文化藝術的内在持久力和旺盛永久的生命力」的論點我很贊同。甚麽是「文化藝術的内在持久力和旺盛永久的生命力」?人類的文化衍生與變進,跟種族和相對穏固的族羣息息相關,它的昇華是生命圖腾的崇拜和敬畏。「有絮絮地呼喚和鳴號般地呐喊,並有打擊和吹奏樂的合奏和管弦器旋樂的吹拉弹唱之感」。這就是人類耳熏目染的「人格心靈演藝」,用以表達人本回歸意願的本質。歲月延展的時空遷移,是産生人類藝術的源根,它明顯地表達了人類靈魂的信仰與崇敬,是催動人性的情慾内感與理性抒展的根基。人類的文化與藝術,首先是感性的,用色彩和樂聲滙成一種特殊的交融並有機地交集成一交合體,創造成一種神靈般的大合奏,與人們的靈魂和肉體交滙交融一體,而得以體驗和互動。真情實感的體驗是一切,人本互動是根本。

香港是祖國不可多得的福地,是發展多元化文化藝術交流和交易的好地方。它同时兼具獨特光耀人類的震憾偉力。對香港未来成為全球名符其實的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們仍然充满信心。

(完)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陈凡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

.

上一篇:香港可成為全球名符其實的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