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

昨天(周一)仍然是復活節假期,早上去港島淺水灣走一走。淺水灣是香港的著名泳灘和旅遊區,很多外國人都會到此一遊。到了目的地观音後我立即被遠處的一尊巨型神像和中國式的建築物所吸引,再仔細看看,那不就是一尊觀音像嗎?啊!這就是聞名的望海觀音神像。再走近一點,看見一批一批的泰國遊客正在拼命地拍照,我也急忙的參拜和拍了幾張照片留為記念。往右邊再走了幾步,忽然看見了另一尊巨型神像——天后。原來這裏總共有三尊巨型神像,那就天后是觀音、天后和河伯。很特別的是,這三尊神像都不是建立在廟裏面,而且據說望海觀音是一位保護水陸平安的神,而自從立了這三尊神像以後,淺水灣上遇溺的遊泳人士逐年減少,因此很多善男信女都相信這是神靈保佑之故。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在三更夜半裏看見媽媽跪在地上面對佛像合掌並細細聲不停地口中唸著佛經,後來才知道她唸的是「觀音經」。媽媽唸經的目的其實是誠心的懇求佛祖、觀音和諸佛菩薩保佑我們全家得以平安和好運。這是多可敬愛的媽媽啊!最記得她唸的每篇經文其中最多次的一句就是“至心歸命禮”, 當時我並不明白這句子是什麽意思。很多年以後,我在網上查出這句子的意思應該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很忠心、很孝順地歸依於佛的教命。”

在 The Coffee Academics 吃完早餐後,我決定回家上網查資料,我想知道多一點有關於神秘的觀音菩薩(亦稱觀世音菩薩)的記載。查完資料以後,我把一些基本的資料整理和整合了一下並記下來與有興趣的讀者們一齊來分享。

據記載,觀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祂與大勢至菩薩同是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左脇侍而大勢至菩薩則為右脇侍。觀音菩薩同時也是佛教著名的四位大菩薩之一。四大菩薩分別是:

  • 文殊菩薩 - 釋迦牟尼佛的左脇侍,以智慧聞名。祂亦因德才超群所以居眾菩薩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即供佛祭祀或修行學道的處所)是在中國山西五臺山。
  • 普賢菩薩 - 釋迦牟尼佛的右脇侍,以大行聞名。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德證德相對。普賢菩薩的道場是在中國四川峨眉山。
  • 觀音菩薩 - 釋迦牟尼佛的左脇侍,以大慈大悲聞名,在人間以千手千眼不遺餘力地救度苦難眾生。觀音菩薩的道場是在中國浙江普普陀山观音像陀山。
  • 地藏菩薩 -乃釋迦佛滅度後彌勒佛出世前娑婆眾生之救主,救度一切有情,直至地獄盡空。祂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宏誓大願聞名。地藏菩薩的道場是在中國安徽九華山。

觀世音菩薩(即觀音菩薩)名號是南北朝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所譯。從字面解釋,觀世音菩薩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意思是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十分廣大,故世人常稱祂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唐代玄心经_A奘法師等翻譯師們後來把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譯為「觀自在菩薩」 (可見於《般若心經》)。長久以來,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其圖像或造像亦最為常見,因此其知名度之高乃為眾大菩薩之首,固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除了上述提到的《般若心經》以外,《大悲咒》是所有法會佛事中都一定會持誦的神咒。《大悲咒》(原稱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是觀世音菩薩為利益安樂眾生所說,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分,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是九十九億恒河沙數諸佛所共同讚嘆,功德威力無與倫比的神咒。事實上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據佛經說持誦大悲咒者,會得十五種善生及其他利益,亦不會受十五種惡死。因而有不少善男信女寄於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大悲咒

千手观音舞蹈

2005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舞蹈

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清楚解釋了觀世音菩薩何以具有「千手千眼」的緣由。而在2005年中國的春節聯歡晚會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九男十二女共二十一位聾啞舞者卻「心手合一」地出演了一齣原創舞蹈《千手觀音》更是讓中國乃至世界上千千萬萬觀眾對其精彩絕倫的演出嘆為觀止。《千手觀音》是由殘疾人作為“特殊藝術”主體而創作的。它體現了藝術美和人性美,觀音的至真至善至美與“慈與愛,美與善”的深刻主題,更體現了作為殘疾人藝術家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到目前為止,《千手觀音》舞蹈已经在40余個國家演出。它發揮了中國佛教文化的軟實力並對於推動中國佛教走向世界起了積極的作用。《千手觀音》領舞邰麗華(圖中的漂亮女子)乃來自湖北宜昌,她是在兩歲時因發高燒注射鏈黴素後不幸導致失去聽力的。請按下 這裏 便可以欣賞到200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舞蹈演出的視頻。

因為去了一趟淺水灣吃早餐而引發我寫下這篇文章,實在是有些意料之外!如果文章裏有任何不對或錯漏的地方,望請各位大師、專家和前輩見諒並多多指教。謝謝!

(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洪潤華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