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媚的《五月誓言》

在关系的巧妙展现中,诗语找到了张力的源泉 

《五月誓言》叶赫那拉•明媚原作】

五月誓言1

花和叶痛起来
被水滚烫着
眼眸那一潭深不见底
浮生着某些东西
灵魂被焦灼
渴望着另一种渴望

花蕾摊开了吗?
还是在孵化?
深色的凄迷在游荡
是掩护?还是保护?

谁哭了?从咽喉发出的
箫声?琴声?喜鹊声?
斑竹发新芽了
是竞发
幽怨的风在凄鸣

水与花叶
没有谁对谁错
或许谁只是谁的过客

暖水瓶已经废置良久
功夫茶
现成的享受
无关乎共同有几个杯子
倒出的,咽下的,全是五月的誓言

五月誓言2

浅评此山无缘_F2

世界万物都是互相依存的,人的世界也不例外。任何真理的揭示都需要在概念与概念之间进行言说和判断,都离不开对事物关系的展开与揭示,诗歌亦如此。不同的是,哲学要求尽可能地准确,而诗歌则要求尽可能的扩张,无论是描述客观也好,表达客观也好,大多如此。现在孩子们之所以对衣食无忧的生活不感到幸福,就源于他们没有经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因为他们没有在这种两极的关系中形成体验性对比,从而使无数的说教都显得苍白。关系的一端隐去,另一就独立难支,只有在二者共同的巧妙呈现中,才会产生宏大的力量。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里暗藏的是生与死的转换,而借助的是动词“烧”与“吹”;在“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乡”里,便同样暗含故乡与明月的相对应关系,实际上每一个对故乡开始怀念的人,几乎都可以将时间推移到童年,而圆圆的,素洁、明亮,这一切特点恰好是对童年无忧生活的感受的写照。大多数人读这首诗时,不一定向这一个层面展开,这,在古典诗词中被称为意境。正是那些伟大的诗人,他们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达,才诞生了这些不朽的诗歌形象,而所有这些表达都借助对一种关系的感悟、重组与言说,文在此,而意彼,从而形成了这种千古传诵的语言魅力,这也是诗歌语言能力的源泉。比如海子,正是由他发现展示了麦芒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才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世界存在的哪种不可避免的飞蛾扑火的疼痛,哪种欲生还死,欲死还生的情爱悖论,也让我对海子创造的麦子的诗歌形象永生不忘。同理,关系的巧妙呈现是明媚诗歌的精美妙技巧之一。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第一个关系呈现。

回到这首诗,第一句话就让人费解:“花和叶痛起来,被水滚烫着”。这实在是极其精彩的诗句。

首先你理解花、叶与水的关系。我们知道,水、空气、阳光和土壤是植物的生命之源,而这里的水,其实是这些生命之源的关键性代表物,是生命的催化剂。一个“痛”字,是说“花叶”在快速的开放和生长,有点幸福的疼痛的味道。“被水滚烫着”,是说水正从根部沿树干快速奔腾向上,其实说的也是在水的催化作用下,花与叶充满激情的生长着。题目是《五月的誓言》,毫无疑问,这是五月的花和叶。初夏的叶是繁盛的,至于初夏的花,虽然没有春天的优柔与华贵,却是灿烂、全面、热烈和决绝。这一句诗写的是花、叶与水的一种相联关系,通过“痛”和“滚烫”动词化进行生动的呈现,写出了花和叶在水的催化下充满激情的生长的瞬间状态,极其传神。如果你把这关系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感情的对立双方,我相信会有更深刻的、可意会的感动。毫无疑问,这里的花叶和水的名词关系被“痛”和“滚烫”这两个动词激活了,这诗句因而显得意义深远而魅力无穷。于景,是花和叶的共同的蓬勃生长;于情,是花、叶和水三方互相融入的浓烈拥抱,因此生就了“眼眸那潭深不见底,浮生着某些东西,灵魂被焦灼,渴望另一种渴望”。而这些,也是对花、叶和水的外在与内在联系的一种辩证和具体的客观描写。这是一种抽象写形象的表现手法。由此可以去想象此时花与叶的颜色、晨露、情态、甚至微风下的颤动,二者在水中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这种用抽象写形象的手法是现代诗区别于古曲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古典诗词更多的是以形象来写意,以形成意境。当然,同时也是诗者主观上的抒情形式。

再来看诗中第二个精彩的关系呈现。

“花蕾摊开了吗?还是在孵化?”此处的“摊”与“孵化”,是以两个动词的身份,以对立的疑问形式呈现了出来,由此引起思考。“摊开”是一种完全绽放的方式,是彻底的、无条件的、无束缚的,这符合夏花的坚定、坚决。“孵化”是花开后结果的过程。本来这里是自然的,没有矛盾的过程,是前后相续的。但是,这里的选择式疑问却迫使你去作更深的思考。其实,花在“摊开”娇艳的开放后,就意味着花的死亡,而“孵化”则意味着保存,那么,这里的选择实际上反映了抒情主体的一种彷徨,或者说生存途径的选择。到底是不畏惧死亡而浓烈的去爱呢?还是把爱藏起来,藏得更深更远,或甚至永远享受的“孵化”过程。由此可见,诗歌实际上进入了第二部分,爱的犹豫与苦恼,就像“深色的凄迷在游荡,是掩护,还是保护?”。诗人在抒情的时候自始至终都在对情景进行描述,这里实际上是按照着初夏里风中植物的颜色,以抽象的方式在描写看到的实际的景色,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对现实景物的描写,并坚持以抽象写形象,借景抒情,这一点使得诗句线索异常分明,是非常值得赞赏。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第三个重要的关系呈现:名词关系对比式呈现。“萧声?琴声?喜鹊声?”这里虽有疑问,但是问的感觉很弱。这里萧声幽怨,琴声清脆,喜鹊声欢喜。这是一瞬间诗人产生的联想与疑惑,也是诗人先悲后喜的感受,它承接了第二部分的彷徨,也连接了后面的:“斑竹发新芽了,是竞发,幽怨的风在凄呜”,从而又进行了喜而后悲的转换。这里的“斑竹”是用典,代表眼泪的刻画和代表。由此可知,在诗人那里,悲喜转换是绵绵不绝的,显然,可能正是现实境况让她无法得到肯定的结论,才使诗人有了如此把握不定的感受。回头再看这前面的三节,爱的浓烈,爱的彷徨,爱的悲喜不绝,每一节都写得那么透,每一节的转换又是那么的自然,这种文字的手段像是在写诗,更像是在谱曲,而作者就像是一个谱曲的高手。

至于第四个关系呈现最不容易被理解,“水与花叶,没有谁对谁错,或许谁只是谁的过客。”这里是对与错的两极对比,却偏偏用在了一方水与另一方花和叶上,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之间有对错的问题吗?实际上,回头来看第一句话,原来“花叶的痛”与“水滚烫”是互为因果的。说白了,他们正是互相深受着对方,所以才有夏叶夏花那和谐浓烈的生长,而水又与花、叶相融,加进了互爱着的同一家庭,因此诗说:“水与花叶,没有谁对谁错”,因为爱本身就没有对与错,哪怕最终它们互为过客。至此,我们明白了这首诗前面的内容了,实际上,是在以写景为名,在写爱者内心的浓烈、困惑、苦痛与自我解脱。显然,至此,所有的爱都还在离合的向往和疑惑之中,并没有成为聚合的现实。

于是,诗歌进入了最后一个关系呈现,同时也通过这个关系的呈现,表达了诗者一个圆满的愿望,亦即第五个关系呈现:暖水瓶,功夫茶。“暖水瓶”在于内心是热的,内热外冷,但是却废置良久,表明其炽热的爱一直在孤单里,但并没有熄灭,只是表面因外界社会环境迫使其热情受压抑。在这,特别地强调的了一种内在的东西。而“功夫茶”,以及饮茶之前的一系列行为,是在强调外在形式,而只有这两者这完美的结合,才可以泡出完美的茶来。显然,诗者是期望获得内容与形式能完美结合的爱,这是诗者的梦,读者的梦,但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呢?咽下这样的茶,就如同饮下了“五月的誓言”。显然,诗者不仅有着梦想,还愿意终生追随。这结尾再次与开头呼应,这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五月里花叶充满激情的生长,不仅在诗者的视觉里,也在读者的心里繁盛地摇曳着。这是五月初夏里花叶的美景,也是诗者与读者内心对完美的渴望。

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就是把各种关系物巧妙的呈现,并通过词、语、语气、修辞方式等等,以抽象写形象的手法,通过深刻的描述了五月初夏花叶的生长盛况以表达人与人的爱情,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场爱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过程,最后在“五月的誓言”中,绿荫如盖,满世婆娑,感人至深,这景象都得益于诗中的一种物象的关系呈现。正是这种有意选择的关系呈现,并由诗者如上所述的技巧上的纯熟驾驭,才使此诗生出如此的令人陶醉的魅力。

这种表达方式明显是明媚诗歌的特色之一。这使我想到了另一位诗者在《赌》里面的句子:“为寒夜不再逼迫含辛茹苦的大地,必须让那枝梅进去,且纵它孤瘦出局。”这种对景物的描写,这种石破天惊的句子,有盘古开天地的美感。若没有对寒夜、天空、大地的关系的把握,若没有对现实的理解,若没有对“逼迫”、对“纵”这些动词的深刻反省,是无法体会这诗句的美的。作为诗者当然也就写不出这惊心动魄的句子。

一切的存在都因关系而存在。此岸只有在彼岸的关照中才会引起无数的思考。诗人需要的是如何去找到那些触动我们灵魂的相互依存物,并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去刺激这些关系物,让它们醒来并拥有全新的生命,从而可以去展现无限的自我,以及潜在的无穷的内语言。诗人则以此用于更深情、更深刻的诗语表达,以使诗语在无限的张力作用下凌空飞扬,光芒万丈。

(完)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葛绪峰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赏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