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版)
据悉,中医急救在某些病症上较西医有着明显的优势,如病毒感染的发热,西医抗菌素作用不大,而採用中医针剂,退烧比青霉素快,且没大的过敏反应,针对缺血性中风,中医有五、六种针剂可选择,且疗效都不错,对于没有併发症的心症如心肌梗塞、心绞痛,西医主要是扩张血管,中医则还能增强心脏供血功能。同时,以“大补元气”法急救也是中医的优势。在急诊室内经中医急救化危为安的病例也越来越多起来。曾有位感染性休克合併瀰漫性血管内凝血、多脏性器衰竭的青年,使用西药多种办法和贵重抗生素,仍不见疗效,并出现了全身多部位出血、高温、昏迷、无尿等危机。其后送入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温病后期,热入营血所致。于是院方以安宫牛黄,配合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紫黄液等中药急救,病人血液逐渐回升,转危为安。
手段改进前景广阔
中药颗粒汤剂的出现和现代医疗检测手段的引入也为中医急救奠定了基础。中药颗粒使中药告别了“药煲”,急救时只需按处方将几味中药颗粒溷在一起,用开水冲服即可,其效果与汤剂相同。
在医疗检测器械的方面,广州各中医师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纷纷引进一些原只被视为西医所独有的诊疗设备。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时便拥有了先进的诊断设备;核磁共振、全身C.T.进化分析仪等。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委员会副主委谭荣益表示,中医院目前的急救原则为“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的确,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目前来说有些病的急救仍然是西医有优势,中医救治尚有待进一步的发掘。中医药人士指出,相信随着中医药颗粒製剂的广泛使用和中医的改良,中医急救天地将越来越广阔。
(完)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何荣楷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