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來世界大事(1934 ~ 2014)(上)

简体版

八十年來世界大事1_副本_F2_副本_副本

1934年 美國經濟復甦

美國於1929年開始經濟蕭條,影響全球,但羅斯褔總統當選後,在1931年實行「新經濟政策」增加公共工程,創造就業職位,因而這年(1934)美國經濟已有不錯進展。並能對於國際問題、特別是歐洲形勢更加強關注。

1936年 德國納粹黨選舉勝利,希特勒上台執政

德國由於在一次大戰戰敗後,被迫簽訂《凡爾賽和約》,受到戰勝國重罰,包括割地、裁軍及賠償巨額賠款。因而曾引發1921年的史無前例的劇烈通貨膨漲。德國人民在極度痛苦下,終於選出了奉行「國家社會主義」(「納粹主義」)、聲稱要撕毀條約,不再賠款,並恢復「大日耳曼民族光榮」的希特勒為總理,(其後更自任「元首」),將歐洲局勢推至戰爭邊緣。

1939年 德國進攻波蘭,開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歐洲戰場序幕

德國自希特勒上台後,與意大利法西斯黨的墨索里尼結盟及一再違反凡爾賽條約的規定。他先後併吞奧地利及捷克蘇台德區,英法均予姑息。至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不理會各國最後警告,進攻波蘭,於是英法對其宣戰。但波蘭、荷蘭、比利時及法國等不數周即全被德國所佔領,德並揮軍進攻蘇聯。

1941年 德意日「三國軸心」及「太平洋戰爭」爆發

歐洲爆發戰爭後,德雖然蓆捲中西歐、北非及中東,但無法徹底擊潰蘇聯。英國也在美國支持下頑強抵抗。德意乃連結正在侵略中國的日本結成「軸心」,並由日本於1941年12月8日偷襲美國太平洋基地「珍珠港」。日本隨後大舉進軍東南亞的原英美法荷等國的殖民地、包括香港,是為「太平洋戰爭」。

1944年 美元成國際上唯一可兌換黃金的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會各會員國在美國布列頓森林舉行會議。除美國外,各國不再接受對其他國家將所賺到的貨幣外匯差額兌換為黃金。美元則仍然可以,因而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其定價為35美元等於一安士黃金。

1945年 美向日投擲原子彈及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6日美國投擲首枚原子彈於日本廣島。
8月9日美國再投擲次枚原子彈於日本長崎。
8月15日日本向盟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 聯合國成立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仍未結束。(德國和意大利在1944年先後投降,但日本仍然頑抗。各同盟國(中、英、美、蘇、法)及參與對軸心國作戰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三藩市)集會,決定成立聯合國,以謀求戰後的長久和平。

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終於成立,並設全體大會、秘書處和不同功能的理事會。其中「安全理事會」最為重要,舉凡國際重要大事,均為安全理事會職權範圍。但美總統羅斯福聽信了蘇聯領袖斯大林之議,認為只要大國一致,便可消弭世間一切重大紛爭。因而在《聯合國憲章》上,規定了可不經選舉、永遠連任的中英美蘇法五個常任理事國,在安理會中可以享有否決權。因而造成了日後聯合國對國際重要紛爭,極難取得通過及採取有效行動。

1948年 為對抗蘇聯的擴張,歐美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45年,英、美及西歐各國,為抗衡已控制東歐並繼續威脅鄰近國家的蘇聯共黨集團,在1948年3月17日,糾合了英、法、荷、比、盧五國,簽訂了為期50年的「合作集體防禦條約」,即《布魯賽爾條約》,這條約實在是在美國推動下成立的。

同年3月22日至4月1日,美、英、法和加拿大代表在美首都華盛頓國防部的五角大樓舉行會議,通過了《五角大樓文件》。

由於西歐各國普遍有不安全感,因此再邀請了北歐和南歐的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五國,加上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和加拿大,合共12個國家,組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一組織成為抗衡蘇聯及其東歐集團的集體軍事防衛聯盟。其後,希臘、土耳其及德國,先後加入了組織,使北約成員増加至15個。

1950年 韓戰爆發與美國對中國的圍堵

戰後,原被日本併吞的朝鮮,在美蘇的宰制下,依北緯38度為界分裂為由蘇聯支持的金日成所控制的「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北韓),南部則由美國支持的李承晚總統所管治的「大韓民國」(南韓)。

1950年6月25日兩韓開戰(互指對方先開火),北韓軍迅速南下,南韓京城漢城大火。此後北韓軍更長驅直進,南韓只餘東南一隅的釜山及大邱一帶。美國見勢危,於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議決,派兵協助南韓。

美國太平洋總司令麥克阿瑟啣命派戰艦登陸仁川,迫使北韓軍隊後撤,並迅速被迫退回只有狹長面積的中韓邊境的鴨綠江畔。

由於蘇聯指美軍有意揮軍直入中國東北,敦促中國出兵。中國於是組成龐大的志願軍,抗美援朝。中國軍隊犧牲重大,但成功將美軍迫回「三八綫」附近。至1953年,在膠著狀態下,達成「板門店停戰協議」。

由於中國出兵與聯合國軍隊為敵,因此聯合國宣佈對中國禁運。美國亦分別與日本、台灣、澳洲及紐西蘭分別簽訂協防條約或安保條約,實行圍堵中國。

1953年 蘇聯克魯曉夫上台,清算斯大林,發射人造衛星,世界共產集團起變局

1953年,自列寧去世後,即一直統治蘇聯28年的斯大林去世,由烏克蘭地區礦工出身的克魯曉夫繼任,他為了寵絡人民及東歐附庸國家,宣佈清算斯大林﹙鞭屍﹚,並表示放棄過去對東歐國家的的嚴厲控制。他更出訪因反對斯大林政策而被斯逐出共產集團的南斯拉夫總統狄托 。但如此一來,卻受到擁戴斯大林的中國共產黨和阿爾巴尼亞的嚴厲反對。

但在克魯夫方面,卻一面加緊國防軍工、加強與軍事有作用的太空科學,另一方面則加緊對抗西方國家。前者在1957年發射人類首枚人造衛星,後者則在匈牙利以坦克壓平反蘇運動,以及在東德建造柏林圍牆,防止東柏林人民逃往西德管治的西柏林。

1955年 蘇聯與東歐組成「華沙公約組織」,東西對壘形勢加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乘美、英與德國正在西歐鏖戰之際進兵東歐,扶植東歐各國,包括波蘭、捷克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東德等國的共產黨取得政權。

1947年10月,歐洲九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告成立,蘇聯分別與東歐各國簽訂《友好互助條約》。

1955年5月5日,北大西洋組織與德國(西德)達成《巴黎協定》,使戰敗的德國重整軍備,並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同月的11至14日,蘇聯和東歐七國(南斯拉夫除外)在法首都華沙舉行第二次會議,締結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即《華沙公約》,並設置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

這時,蘇聯軍隊人數達550萬人,東歐各國軍力總數150萬,此外蘇聯又在東歐駐軍50萬和數千架軍機,單在東德也駐紮了20個帥的軍隊。因此《華沙公約》與《北大西洋公約》的軍事對壘進入極度繃緊的狀態。

1956年 匈牙利反蘇暴動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地區戰事最後階段時出兵控制了東歐,包括波蘭、捷克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匈牙利等,並在各國建立共產黨政權。1956年匈牙利發生抗蘇暴動,是首個附庸國公然抗蘇的國家,但當時各國都只袖手旁觀,即使在二次大戰時身為歐洲盟軍統帥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也沒有採取積極行動。最後,匈牙利的人民,在蘇聯的坦克大軍下被壓平,與及在同年對蘇進行反抗的波蘭,也被赫魯曉夫高壓打壓下去。

1957年 人類首枚人造衛星升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在原子彈、飛彈等等工業原是先進於其他國家的,但自戰後,蘇聯有意擴充及迎頭趕上,在克魯曉夫主政時(1953~1963),取態更是積極。

1957年,在國際上事前全無訊息之下,蘇聯突然宣佈人類首枚人造衛星經已成功升空。此消息對全球而言均屬震撼,一向自視甚高的美國更是大受剌激。因為能發射衛星,即可有長程導彈威脅美國,是時,美國總統甘迺迪更矢言要加緊直追,一定要在十年內使美國人成為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的人。結果,甘迺迪這項「發憤宣言」終於落實,但在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之時,甘迺迪總統早已在任上被剌身亡。

1958年 金門砲戰及美國協防台灣

1958年,中共實行「人民公社」及「大躍進」等急進政策失敗後,轉而向福建廈門對開、由台灣國軍控制的金門島砲轟。在幾天之間,發炮四十餘萬發。美國根據韓戰後與台灣所簽定的「中美協防條約」,派第七艦隊向台支援,使台對金門的補給得以沒有中斷。由於沒法登陸及佔領,中共最後停止了炮轟。

1963年 古巴飛彈危機與美蘇戰爭一觸即發

自美國總統甘迺迪上任後,積極充當世界領袖角色,但其隣近及隔海峽相對的古巴,卻被信仰共產主義的卡斯特羅發動武裝而推翻了原有的政府。他處處與美為敵,並企圖將革命輸出往中南美。

甘迺迪忍無可忍,一方面支持古巴的反卡斯特羅人員,收容他們甚至協助他們組織武裝力量,偷渡回古巴舉事,卡斯特羅乃求助於蘇聯。於是,蘇聯「聲稱」將飛彈運至古巴(美偵察機亦偵察到),實行在美國的後院「架起」,威脅美國。美國大為緊張,要蘇聯將飛彈撤走,甘迺迪甚至不惜一戰。

最後美蘇達成協議,蘇聯將飛彈撤走,但美國則不協助反卡的力量。

1967年 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實行孤立鎖國

1967年,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肇因在於其領袖毛澤東在1958年「三面紅旗」失敗及在59年廬山會議中被迫讓出權力。

由於其心有不甘,於是一方面勾結國防部長林彪,一方面鼓動以學生及工人為主的紅衛兵,在全國將黨政機構砸爛,奪回權力。

毛氏並鼓動仇視所有西方國家,並與原盟友蘇聯交惡,(甚至在1968年發生「珍寶島之戰」),使中國幾乎與所有國家斷絕關係(歐洲小國阿爾巴尼亞例外)。

1967~1975年 越南之戰

越南原為中國藩邦,於十九世紀末為法國所佔,二次大戰時為日軍所佔領。戰後,中國協助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奠邊府打敗法軍。在日內瓦會議中,議決以北緯17度為界分為南北越,北越為共產黨國家,南越由美國支持的吳廷琰總統所管治。

1967年北越武裝份子沿南北走向的胡志明小徑向南滲透,並在東京灣襲擊美軍艦,於是美國大舉派兵南越(有少量澳洲、紐西蘭軍隊),表面上是作為訓練南越軍隊的顧問,實際上是與越南兵並肩對北軍及游擊隊作戰。此仗打至1975年,美國終於在國內反戰聲中無功而退,而不久後,南越也全面被北越所統一。

(待續)八十年來世界大事(1934 ~ 2014)(中)

資料來源:《香港教師會出版”香港教育八十年”紀念特刋》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高家裕教授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杂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