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來香港大事(1934 ~ 2014)(上)

简体版

八十年來香港大事_F1_副本

1941年 日本進攻香港,總督楊慕琦投降

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於香港時間12月9日開始轟炸啟德機場並由陸路進兵香港,先後佔領新界、九龍,最後登陸港島。港督楊慕琦投降。香港自此進入被日本佔領的3年零8個月的黑暗時期。在這期間,日軍以原總督府為總部,以「軍票」取代港幣,控制香港政治及經濟,港人慘被虐待,民生凋蔽,因而大量巿民返回內地,人口從戰前的160萬人急降至只餘80萬人。

1945年 香港重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新一軍抵達香港。但由於中國發生內戰,新一軍隨後奉調前往中國東北,香港乃再度由英國管治,而人口在以後幾年間迅速恢復至戰前的160萬人,尋且增加至200萬人。

1950年 香港人口急增一倍

由於中國內地發生內戰,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50年初,中共基本上全面控制整個大陸,不少內地軍政人員及人民來港,使香港人口在短短一年之間,由200萬人急增至300萬。

1953年 深水埗、石硤尾、白田等六村大火,催生建立徙置區及日後的公屋政策

戰後本港人口急增,巿區邊緣不少地區均建滿木屋、石屋,人口稠密而欠安全設施。終於在1953年聖誕前夕,深水埗區之石硤尾、大坑東、大坑西、九龍仔及白田等六條村,在大火後付諸一炬,災民以萬計。政府緊急為災民供應飯食,其後更為災民建立徙置區,最初是平房或兩層,並成立徙置事務處,為日後公屋建設之始。

1956年 石硤尾扯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引發蔓延港九新界多處的暴動事件

1956年雙十節期間,深水埗石硤尾徙置區有管理人員,以有居民違反規定,張掛青天白日滿地紅中華民國旗幟,將之除下而引起居民不滿。其後群眾到處擲石宣洩不滿,港九巿區多處國貨公司,左派工會或被疑為左派商人之店舖或工廠被搗毀。主要為原國民政府軍政人員南來,初在港島摩星嶺,後被安排至調景嶺的居民,也大舉出動至九龍參與抗議。

是次港府宣佈宵禁,並出動英軍鎮壓,有傳死傷數百人,而遭破壞的沿青山道及荃灣葵涌工廠為主,還包括深水埗青山道一麵包公司。其間,有車輛路經欽州街的瑞士領事館人員的夫人,更被暴徒傷害致死。

1962年 內地大量民眾偷渡來港,為香港工業提供充沛勞動力

中國內地經歷了1958年「人民公社」、「大躍進」及「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三面紅旗,以及隨後的三年特大災害與飢荒,致大量人民由陸路甚至游水偷渡來港。當時港英政府實行「抵壘政策」,即到達巿區者便可獲准居留。而這時香港民眾對這批湧入的同胞衷心歡迎。難民們日後成為了香港工業起飛中所需要的充沛的勞動力、成為了香港經濟發展的主要助力。

1963年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

自香港大學於1911年由原西醫書院擴充為香港大學,自此半個世紀來,香港大學一直是香港唯一的大學,而且負起培養政府官員的責任。直至1963年,政府終於成立第二間大學,將崇基、新亞及聯合三間書院合併,選址在沙田馬料水原崇基書院及其鄰近地段,從此香港高等教育進入一新紀元。

1964年 香港嚴重水荒下,每四日供水四小時

20世紀60年代,香港人口急劇增加,原有的幾個水塘、包括薄扶林、大潭、城門、石梨貝及大欖涌水塘等已不敷應用。加上天氣乾旱,已很久沒有下雨,各水塘均幾乎乾涸。

為了節省用水,水務局宣佈開始制水,每日各區輪流供水。始而每日供水時間減少,繼而隔日供水,到最後宣佈每四日只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時。

由於當時的樓宇多為三、四層高,並無天台水箱之設置,因此水喉供水都是由地下谷上樓上。假如地下開了水喉,水壓不足,樓上就沒有水。因此“樓上閂水喉”之聲不絕,上下層住戶因閂水喉、開水喉的爭執吵罵聲此起彼落,可說是香港發展過程中早期的一個「集體回憶」。

1964-1965年 地產狂潮及銀行危機

1964年,香港經濟開始有不錯的發展,而在人口不斷增加及在需求帶動下,地產業因此興盛起來。當時的樓價節節上升,每平方呎樓價升近百元,銀行也勇於敍做樓按,終於引致1965年的銀行危機潮。由於不少銀行發生擠提,滙豐及渣打銀行分別發表「無限量支持各華資銀行」(多由銀號改組而成)的聲明。是時先後有明德銀號,廣東信託銀行等宣佈倒閉,而業務最鼎盛的華資行恆生銀行,則被迫將控制股權拱手讓予滙豐銀行。此後港府制定了嚴謹的監管條例,除規定銀行的最低資本額外,也規定了銀行貸出款項,不能多於其存款的75%。

1966年 天星小輪加價,觸發抗議及騷亂

1966年,往來尖沙咀與中環的天星小輪宣佈加價五仙(0.05元)。由於天星票價,原來是下層一角,上層二角,巿民認為加幅過鉅,紛紛表示不滿。當中有青年蘇守忠,站於碼頭路過的欄杆上,展示抗議字句,引起巿民共鳴。不少青年及巿民,更在巿區各地聚集,引發騷亂,較著名的街頭運動人物盧騏被補後在獄中自殺身亡。

1967年 左派暴動

1967年,新蒲崗塑膠花廠發生工潮,其後擴大至全港各地。不少左派工會及學校人員,到街上抗議,甚至到總督府請願。在不少地方有人放置土製炸彈,情況擴大至一發不可收拾。示威群眾高叫:「打倒「白皮豬」(英籍統治者)和「黃皮狗」(警務人員及公務員)」,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中國內地正值「文化大革命」、紅衛兵及極左派充斥造反、奪權及反帝國主義。因此,香港左派亦發動「反英抗暴」運動。港府宣佈宵禁及出動英軍鎮壓,死傷以百計,亦有商台播音員林彬被暴徒行兇致死。

1973年 「反貪污,捉葛柏」運動、廉政公署成立,與「廉警風暴」

香港早期,在警務處雖有「反貪污部」之設,但效果不彰。香港政府不少部門人員藉權勢而向巿民欺壓以遂其貪污目的者,極為普遍,其中尤以警務人員為然。

1973年,由於葛柏警司被控貪污而竟被其經由機場特別通道上機而逃離香港,因而激發起港人波瀾壯闊的「反貪污,捉葛柏」的運動。至1974年,港督麥理浩爵士宣佈成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委任聲望卓著的前布政司姬達任專員,並通過《防上貪污條例》。當中規定「任何公務員其擁有財富或所享生活與其官職收入不相稱而無法滿意解釋其來源者即屬違法」。

由此以後,香港貪污風氣得以戢止,「好在有ICAC」一詞成為香港精神一部份。但由於其對警方人員貪污之清查,使得警務人員人人自危,終在1977年有警務人員發動示威,衝入廉署總部。最後,港督宣佈舉行特赦,凡在廉署成立前,警務人員曾犯有貪污情事者,一律予以特赦。

(待續)八十年來香港大事(1934 ~ 2014)(中)

資料來源:《香港教師會出版”香港教育八十年”紀念特刋》
 .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高家裕教授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杂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