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來香港大事(1934 ~ 2014)(下)

简体版

八十年來香港大事_F1_副本

2003年 沙士疫症襲港,造成大量傷亡,經濟嚴重衰退

2003年受到內地沙士(非典型性肺炎)影晌,香港大規模爆發,其起因是一名本身是內地高等院校教授的學者,染病後來港並往廣華醫院求醫,在傳播的過程中,多間醫院有醫護人員受到傳染,甚至死亡。

其後,疫症傳至牛頭角淘大花園,造成該花園大廈多個單位的住戶受感染。總計淘大花園居民共有321宗個案,主要集中在E座,佔總數的41%,即107人。是次該花園全部死者共有42人,半數為住在E座者。港府衛生當局最後對曾與患者接觸的人實施隔離,所有E座居民被安排在麥理浩夫人渡假村隔離10日。經過數十日的治療,再沒有新症出現,才宣報解除疫埠聲名。但香港除了因此次沙士而經濟已大受打擊外,在疫症期間,香港共有1,755名居民受感染,當中包括378位醫護人員。事件除造成296人死亡外,還造成了13,300人失去工作,4,000間公司倒閉。「疫埠」之名,也讓香港少了360萬名羅湖過境人士和損失了約100萬名外國遊客。

2003年 反對23條《公安條例》立法,激發50萬人遊行示威

根據《基本法》第23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立法,防止分裂國家,顛覆國家及泄漏國家機密等行為。”因此,特區政府在2003年推動《第23條》立法,因認為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法義務。

不過,此議一出,即遭遇社會上廣泛的反對,除建制派的黨派和政團外,所有泛民主派和社會上不少團體及人士,都紛紛表示激烈反對,其中尤以傳媒及教育界別為然。至於演藝界亦深恐其創作空間受到窒礙,因此不同界別的人組織了大規模的遊行,據推斷參與者達50萬之眾。政府雖然曾一度意圖闖關,但最後恐怕通不過而被迫自動撤回。

2004年 內地開放「自由行」,香港逐漸復甦

香港自九七回歸後,先後經歷200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因樓價過高大幅回落而造成大量的「負資產」,加上2003年的沙士肆虐,更使香港經濟一蹶不振。中央政府有鑑於此,除通過「最緊密經貿關係」給予香港工商貿易及專業界進入中國的優惠條件外,更開放內地一些省巿的人民,可以個別到香港「自由行」而不再需要一如過往的要透過組團及同進同出的到港。因此,在內地經濟高速發展、大量內地人民到港旅遊消費下,香港經濟亦迅速復甦,其中尤以旅遊消費及金飾零售等業為然。

不過此亦造成一些負面影响,如部份物價大幅上升、租金猛增,一般巿民生活難免受到一些影响。

2008年 高鐵香港站選址引起爭議,反對者組織群眾包圍立法會

為了加強與國內聯繫,有利於香港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決定興建自深圳邊境至香港巿區的高速鐵路,以與全國高鐵連接。

香港終點站的選址,經可行性研究後,決定選在九龍西的原西鐵柯士甸站旁,以方便轉搭西鐵及地鐵東涌線。但此議為因處於高鐵沿線而要徵地的元朗菜園村的村民所反對,不少社運人士、巿民及青年認為要毀菜園村沒有必要,應把香港站設在元朗錦上路附近,以免毀村及造成柯士甸一帶的交通擁擠,亦可使建築成本不致過大、反對者及一些議員、社運人士組織大規模的群眾及村民包圍立法會,促請立法會否決政府的計劃。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指出:由於需要為乘客提供最大方便,同時高鐵由邊境至元朗之距離太短,如開車不久便下斜,事實上不可能,終拒絕了群眾的壓力而按原計劃建造。

2010年 香港旅行團馬尼拉遭脅持,造成8死7傷慘劇

2010年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社主辦的菲律賓旅遊團,於該國首都馬尼拉黎刹公園附近,被一名暴徒脅持。當時車上共有人質23名,綁匪先後釋放9名人質,另外司機人質亦成功逃脫,但其後部份團友卻被槍殺,造成8死7傷,當中包括旅行團領隊謝廷駿,也有一家三口被殺的。

據現場透露,槍手羅蘭多.門多薩原是該巿的高級督察,在馬尼拉警方包圍時,負指揮責任的人員一度離開現場,而在這時適有據稱來自官方某職位的人與槍手通電後,槍手精神大受刺激而開始殺人。於是菲方「特種武器和戰爭部隊」開始與綁匪爆發槍戰,在持續一小時的槍戰中,綁匪雖然被擊斃,但人質卻傷亡慘重。據消息謂槍手懷疑自己被冤枉而遭革職,他要求澄清他的被冤枉。

事後,死傷者家屬及香港政府要求菲國查明真相,懲辦應負責者及道歉,但菲方一直沒有積極回應,特別指稱該國政府對此並無責任,造成事件只是暴徒的個人。

2010年 公民黨及社民連發起「五區總辭」,建制派杯葛下,辭職五子全部回朝

作為香港立法機構的「立法會」議員,分別由分區全民投票選出的「直選議員」和經由間選選出的「功能組別」議員。由於功能組別議員部份只由指定團體或少數公司選民所選出,被不少人指為代表性不足。但建制派人士及官方,則力指功能組別有其必要,這有助於吸納不同界別的精英。

於是,2010年1月26日,「社民連」及「公民黨」協調在五區的議員提出辭職,包括港島區的陳淑莊和九龍東的梁家傑(均屬公民黨)。其餘三人分別是九龍西的黃毓民、新界東的梁國雄和新界西的陳偉業。此一行動被中國當局否定,不少官員均認為其不合法。因此,所有建制派政黨均沒有派員參選,而各辭職者,亦均能在5月16日的補選中當選。

此次參與投票者共有58萬人,約佔全部選民的17.1%。

2011年 花園街造成9死34傷的排檔大火

2011年11月30日凌晨,香港九龍旺角花園街188至198號的小販攤檔發生火警,火警波及與其隣近兩座唐樓,由於火勢猛烈,迅速升為四級,且逃生困難,致造成9人死亡,34人受傷,(其中5人危殆),成為香港回歸以來最嚴重傷亡的火災。

無獨有偶,花園街排檔在差不多一年前的2012年12月6日亦發生過一場因有人縱火而造成的三級火警,當時造成7人受傷。花園街是香港以至不少外地遊客熟悉或早有所聞的街道。因為其長達多個街口的範圍內,設置了鱗次櫛比的攤檔,主要是售賣衣物或裝飾品,價錢大眾化,故每日均吸引不少本地消費者及外地遊客,其中以女士們最為趨之若鶩,故又有「女人街」之稱。

花園街排檔已有多年歷史,其中尤以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失業者眾,當局為降低失業率,提出「本土經濟」的口號,於是准計花園街攤檔的常規化,並以統一的面積加以規管,但檔主們大都盡量擴充面積,以致附近正常店舖大受影響,早已被各方面所詬病。其布置材料及電線之雜亂,實在也對附近商戶樓宇構成危險,果然發生火災,加以其他如逃生無門等因素而造成嚴重傷亡的慘劇。

2012年 特首競選激烈,僭建醜聞相繼被揭,建制派嚴重撕裂

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及次位長官曾蔭權名目上都經過選舉,但前者選舉是否事先有安排?巿民心中都有數。曾蔭權選舉之時,是建制陣營不二之選,故雖有公民黨的梁家傑參選,但那是強弱懸殊,結果不問可知。惟獨是第三次卻是真正的選舉,這不是指民主黨何俊仁的「戥場」,也不是指選舉模式如何開放,而是主要的兩名候選人───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均屬建制派,而且相信都是北京所同意的人物。由於各有擁躉,在各為其主的情形下,戰況激烈。加上社會上不同意現有選舉模式者,又都有意鬧場,故各方都「卯足幹勁」,尋找兩名主要候選人光環之後的見不得光的事。於是唐英年首先被揭發有婚外情及在大宅秘建有龐大的地下室,梁振英先被質疑作為西九設計評委是否有徇私,繼而被揭華宅當中也一樣有加建及改動過。傳媒甚至租賃吊臂車拍攝唐家大宅,數間報館所租用的多台吊臂包圍唐宅,煞是奇觀。而在競選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票數入閘?會否臨時另推黑馬?投棄權票者是否可能影响選舉的結果等眾多情況。可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

最後,唐英年因應對表現欠佳,失分不少。在有力人士無形之手的影晌下,應歸隊的歸隊,使梁振英終於當選為香港特區第三位行政長官,完成了落實某種形式的普選之前的「熱身操」。

2012年 國慶煙花匯演兩船相撞導至39人死亡慘劇

2012年10月1日晚上,香港正準備國慶煙花匯演之際,隸屬香港電燈公司、載客量為200人的「南丫四號」乘載着電燈公司職員及家屬124人(另有船員3人),在參觀南丫發電廠及進行海鮮宴後,從南丫島榕樹灣碼頭啟行,五分鐘後(8時23分)航行至南丫島北角村西北對開西博寮海峽時,被一艘港九小輪的雙體船「海泰號」攔腰猛撞。

撞船事件發生後,海泰號船長繼續航行至榕樹灣,而海事處事後則接獲該船長解釋是因為船上乘客擔心海泰號會沉沒,他乃根據乘客的要求而航行至碼頭。

消防處接獲事件報告後,海事處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隨即統籌搜索及救援任務,水警輪及滅火輪分別於8時32分及42分抵達現場,其他海事處、飛行服務隊、醫管局及相關救傷機構人員,亦分別抵達現場,展開救援工作。

結果至凌晨時,只有101人獲救,8人證實死亡,20多人失踪,至次日下午4時半,行政長官梁振英宣佈、事件中共有37人死亡,梁氏與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舉行記者招待會前先舉行默哀一分鐘以示哀悼。

2013年 拒絕向《香港電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引起軒然大波

2013年10月15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拒絕向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香港電視》公司批出香港本地免費電視牌照的決定,引起社會上極大會回響,香港電視員工連續多日在政府總部前集會示威,社會上不少團體,包括教師、影視界、傳媒人士,以及各行各業的巿民,都加入示威作聲援,當中不乏知名人士,示威者塞滿政府總部外圍,估計人數達十萬人,他們聲言應將看電視的選擇權交回給巿民,工商及科技局局長蘇錦樑在宣佈有關消息時解釋謂,由於香港巿場狹窄,不足以容納多三個免費電視台,但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則指出:在過去,他獲邀申請牌照時,牌照數目並無上限,而在三個申請者中,(其餘兩個分別隸屬「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和「有線電視」(隸屬九倉集團)),「香港電視」在各方面的評分,均不是最低的,因此他質疑有關方面的決定是不公義的。

在此之前,現有兩個免費電視營辦商──「無線」及「亞洲電視」,在公開聆訊時均反對多發出免費電視牌照,並曾聲言會就此決定提出司法覆核。

在當局宣佈只發給牌照予隸屬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及有線寬頻的公司,並受到各方面質疑之時,特首梁振英及蘇錦樑局長均表示決定並無「政治考慮」。

不過,負責撰寫顧問報告的受聘顧問公司的負責人則反駁局方的講法。她指出該公司並無提出香港只能再多發兩個牌照,以免引起惡性競爭而無法經營下去的講法。

2014年 《明報》撤換總編輯,員工反彈,社會上反應劇烈

2014年1月初,在香港廣受歡迎的《明報》突然宣佈撤換總編輯,當員工得悉訊息後,引起強烈反應,認為是對編採人員的干預,日後他們的工作將受到極大掣肘。他們特別指出:總編輯一職由馬來亞的鍾天祥接任,質疑他對香港是否熟悉,會否成為自我審查的因素。

不過,《明報》其後發表聲明,有關調換總編輯一事,只是內部正常調動,不涉及對編採人員的編輯自主的限制,原總編輯劉進圖亦只是調往主持電子及多媒體部門業務,因為在未來這方面將會更形重要。

由於員工們對事件始終懷疑,因此組成關注組,並要求與管理層對話。最後,資方委出前總編輯、現任編務總監的張健波暫時兼任總編輯。

次日,接近全部編採員工,更手持當日所出版,印有員工齊齊手執印有他們報的頭版,在街頭列隊表示抗議的圖片,可謂近年罕有的傳媒員工抗議的行動。

(完)八十年來香港大事(1934 ~ 2014)(上)

資料來源:《香港教師會出版”香港教育八十年”紀念特刋》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高家裕教授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杂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