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

婺源,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当你尚未与其谋面时,或许就在心里就对她做过种种遐想。然后在某个黎明或者黄昏有幸一睹她的芳容后,相信不得不惊叹这里,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似一个半掩青纱面容清丽的女子行走在雨巷,古典、幽婉、朦胧、绵长、如诗、如画。

婺源,唐玄宗开国二十八年建县(公元740年)。“婺”是古星名即“女宿”,也有文武双全的女子之意。婺源位于赣东北,于浙江安徽省交界婺源1_A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历史上曾属于安徽管辖的古徽州六县府之一,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乡。“徽俗徽建徽戏,自有千年古韵”,是婺源最真实的写照。婺源至今还保存着深厚的徽式文化底蕴,有着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明清古建筑在日月穿梭中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每年阳春三月的时候,春暖花开的时节,“江岭”的田畴间并怒放着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那摇曳的姿态汇成一片。古老的马头墙伴着空中袅绕的薄雾,美得如梦似幻,宛如仙境。远山、近水、粉墙、黛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婺源之美不仅是百花的点缀,更是山水与村庄的柔美画卷。飞檐戗角的徽派古村落,老树枯枝伸在半空中,潺潺溪水从山谷里流出,蜿蜒的围绕着村庄。白墙黑瓦,重重叠叠,在岁月和雨水的洗礼下变得斑驳,似墨染的痕迹。婺源的村庄小而安静,在月光的笼罩下宛如一抹淡淡的乡愁,影影绰绰间恰似一副静止的画。画面上那片清晰而模糊的水墨,就这样一直濡染在行者的印象里,从来不曾散去。老屋门前的古槐,古槐下的黛瓦,黛瓦上婺源2的青鸦,甚至于古巷口飘洒的清风,雕窗外浮流的柔波,老樟顶缠绕的游云,一切都似乎未曾改变。

在许多人的眼里,婺源是陌生的,但是婺源又是熟悉的。婺源至今还保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白天的时候男人牵着牛到地里干活,溪边的河水倒映着女人洗衣的身影。而傍晚的时候,劳作了一天的大人们扛着锄头归来,并坐在门廊下边抽烟或和街坊聊天。此时妇人正在忙活一天的晚饭,老房子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闻着灶台烟火香,时光仿佛退回到了百年前,简单、安逸、幸福。

婺源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无论节庆喜事都有着她独特古老的风俗和文化底蕴。台阶是高高的,仿佛是古代的女子不能随便的外出,用以约束女子品德。而待到出嫁的时候,女子一身红衣,红盖头遮了一脸的娇羞,安静的坐于古塌香床上。等着父亲背她去厅堂,兄长背她跨台阶出大门,夫君背她去祠堂。过往观瞻的街坊总会看到婺源5女子手中紧握一把旧尺子,上面用红绳绑着,一面是铜镜,一面是剪刀。铜镜,在古时候有着降妖除魔的能力,代表一路风顺平安;剪刀呢,用来绣花,织衣缝补;尺子,相夫教子,三从四德;从这些细小的物件并体现了婺源的深刻历史内涵。一路的吹打,唢呐、锣鼓、鞭炮,送亲(迎亲)的人走过石板,穿过小巷。女子脚下的那双干净的绣花鞋不粘地面,不带走故乡的一片尘土,不带走对故乡和亲人的眷念。有人会问,为什么男人要背着女子,一路上即便累了都不肯放下。老人们说,那是对女子的尊重,嫁过去之后,男方不能随意的休妻,因为是“背”回家的。进了祠堂,把女子放在一个圆形的竹具上面,竹具下面放了一堆郁郁葱葱的竹子,寓意为团团圆圆,四季常青。当你看到红烛高台,一对新人站在厅堂上,鞠躬行礼的时候,你也许会诧异,如此古老而传统的礼数。可是,婺源,就因为她是古的,老的,神秘的,所以才让人向往。

婺源,梦里,老家。她是一坛老酒,浓烈而幽香,是马致远笔下的《天净沙》,惆怅、悠远。她的一举一动,一瞥一眸都吸引了众多游人的驻足,吟诗或作画。傩舞、徽调、哭婚、傀儡戏、抬阁、串堂班都有着厚重的古腔古韵。婺源的老房子,一根草栓在环上,便是世间最牢固的锁。门缝间,风是唯一的穿盗者。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风俗古老,更富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历史有“书乡”之称,传有“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之说。充满历史色彩的老房子为婺源的景致增添了几笔浓烈的色彩。

走在悠长而寂寥的小巷里,斑驳的砖板和长着青苔的黛瓦如此的古韵。闲来无事的时候就着巷口的西风念着石板刻迹书写的文字,那些古老的门牌沾满了历史风尘的印痕。“理坑”这是一个聚集了大量明清官邸的地方,具有“理学渊源”的之称,有着象征地位连升三级之意的台阶,“雨水天上来”的天井(雨水代表富贵),直到今天还保留着明代的“尚书第”、“驾睦堂”,清代的“司马第”、“诒裕堂 ”等。这里最有特色的是天官上卿府邸,修建于明末史部尚书余懋衡高老还乡的时候。石刻雕砖的门楼阁枋上深深浅浅地写着“天官上卿”四个字,房子的大门是代婺源3表地位的“八字门”。这房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戗角门罩(门口没有一个在角上的),墙也不正,有点歪曲,不规则,但屋内却非常的方正。屋子的风格反映了余懋衡一生的为人处事,只要做人方正,外表怎样并没什么关系。屋内布局简单装饰古朴,是明代建筑的风格。几根老木头柱子撑起一屋的瓦片,遮风避雨了几代人。

白石灰瓦马头墙,青石板铺成的巷子,庭院前的老树,石桥,布局错落有致。只要你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墙上演绎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如一千年的某一刻。那些刻满岁月的雕刻,不仅刻在了石头上,木梁上,砖瓦上,还刻进了游者的心里,久久的停留在记忆中无法忘却。“岳山归来不看山,婺源归来不看村”,有着“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称的婺源,在雾色和晨光中交换着不同的景致。

婺源,就像一幅画,一幅永远流淌的水墨丹青山水画,娴静、淡雅,不停的铺陈着晨幕间的韵律。婺源,更像一首诗,一阙温婉的小令,长长短短的青石板,筑成平平仄仄的韵脚,清秀永恒的短句,悠然而清丽。

(完)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余慧璇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