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大陸的藝術狀態的學術現實

當下中國大陸的藝術狀態的學術現實:關於當代藝術與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的初考

摘要:藝術源於地球人類的圖騰崇敬和人格靈魂的寄望。而歲月流逝與社會進衍,使人的大千世界因物質與貨幣的泛化,形成了宗敎與政黨的紛爭和走向貧富兩極而造化了不同時期的藝術。藝術,因人的政治環境、生存地域和貨幣條件的演化而顯得錯綜複雜。本文,作為藝術的學術研究,其目的仍然是: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拋磚引玉以其引起討論。】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即1989年開始至1991年4日結止),在1982年《星星畫會》第二次畫展以後的幾年中,中國大陸被稱為美術的藝術,它經曆了怎樣的發展與變化?星星画会1

當星星們的主要幹將紛紛去國海外時,中國大陸美術學術界一些銳進的批評與研究學者從紛糾和研發中,在1991年4月於北京香山召開了著名於史的 「西山會議」,它正式的會議名稱叫:《新時期美術創作研討會》。有資格的美術理論研究學者水天中,在他的專述《‘西山會議’--回憶與思考》中,為此評介說:這個「會議舉行後,受到中國美術家協會及其《美術》、《美術家通訊》組織的圍攻,在他們的批判文章中,研討會被冠以‘西山會議’的惡諡。因為在北京美術界之外,許多讀者只從批判文章中得知‘西山會議’而不知其原名,所以本文也用批判者加給這次研討會的名字來敘述。」

事情雖然又過去了12年,即2003年(我本人正在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任職傳播中心策劃總監。)在深圳召開了《第一届深圳美術馆論壇》。當時水天中認為:「‘西山會議’雖然只是十多年前一次規模不大的學術研討會,但它竟然被興師動眾地大加撻伐,其中絕對包含著某種必然性和象征性。在事過境迀的今天(2003年)對相關問題加以清理,將有助於美術批評的正常發展。」(摘自於《當代藝術批評叢書:藝術新視界》)。

藝術新視界300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批評又不繼反思藝術創作中對西方文化的参照和對傳統文化的反叛行為,結合本土文化情境和當代全球文化格局的實際情况,開創了藝術批評的新局面。……在當代文化格局中,隨着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以及批評家話語權力的形成,藝術媒體拓展,批評話語轉換和批評的監督與反饋機製等成為批評必须面對的新課題,因此當代藝術批評在保持批評家的獨立性和批評家學術性的同時,遝要適應形势發展的需要,給中國當代藝術以前瞻性的理論視野。這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有一批優秀的批評家共同來承擔。」他在文中最後表示説:「在此新形勢下,由深圳美術舘精心策劃的本次論壇,邀請了當今活躍於藝術界的卓有成就的老中青三代26位批評家(注:水天中、王林、王璜生、皮力、皮道堅、馮博一、劉驍純、朱其、孙振華、李小山、冷林、吴鴻、陳孝信、郎紹君、易英、李公明、高嶺、高名潞、顧承峰、賈方舟、徐虹、殷雙喜、黄篤、鲁虹、廖雯、譚天/學術主持:皮道堅、鲁虹),一起回顧中國當代藝術批評與當代藝術20年‘共生与互動’的歷程,對20年來藝術批評的成果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檢討,也對未來藝術批評學科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進行一些學理上的探討,相信這是一次極有學術意義的研討活動,它必將促進中國當代藝術與批評的進一步健康發展。」他最终評價説:「希望夲次論壇以坦誠、友好、開放的姿態對中國當代藝術現状所作的探討,能够成為有價值的中國當代藝術批評史料。」在此,有一個問題是首先要梳理的,也就是説,具有藝術批評史料價值的14年前召開的《第一届深圳美術馆論壇》中,關於對「當代藝術」的介定是不科學的,是含混不清的。

2017年12月31日有資格的艺术批評家鮑昆在廣東攝影家之家東莞大講堂講座現場,談到了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的詞匯介定。鲍昆鮑昆說:「當代藝術是一個偽概念,它是在藝術商業市場上表達自己的最新性,區別於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的詞匯,他認為以曆史的分期來看,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有完全不同的社會文化特征,兩個時代的經濟生產、政治制度與文化都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在大時代的變化基礎上,兩個時代藝術也隨之產生了變化,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後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從藝術狀態而言,兩者是一樣的,因此當代藝術其實還是後現代藝術。」鮑昆認為:「後現代主義藝術竭力抹殺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斷言‘藝術已經死亡’,強調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在後現代主義表現在,藝術作品告別僵死的現代主義,各種新型的社會思潮和思想學術理論開始全面介入藝術,藝術的基本樣態首先發生變化。藝術從架子上走出來,材料形式都發生變化,聲音、影像,甚至身體、行為都成為藝術的材料。」我之所以引述鮑昆的基本論點,那是因為我本人的贊同。

我們從中是否可以梳理出,中國大陸美術、攝影以及其它藝術領域的創發與學術思變歷史:
(1)中國大陸現代藝術的萌發、爆發與滋長:1971年-1982年作為第一個進程萌發階段(主要有星星畫會、四月影會和今天文學);
(2)中國現代藝術的陣痛、糾結、沖擊和裂變:1982年-1991年作為第二個進程思變階段(西山會議和代表藝創團體及個人);
(3)中國大陸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的西化、摸仿、分裂、躁動與困頓:1992年-2003年作第三個進程交錯階段(學術典範和代表藝創團體及個人);
(4)中國大陸後現代藝術的堀起、獨立、困頓與觀望(學術典範和代表藝創團體及個人)2004年-至今作為第四個進程蓄化階段 。
藝術源於地球人類的圖騰崇敬和人格靈魂的寄望。而歲月流逝與社會進衍,使人的大千世界因物質與貨幣的泛化,形成了宗敎與政黨的紛爭和走向貧富兩極而造化了不同時期的藝術。藝術,因人的政治環境、生存地域和貨幣條件的演化而顯得錯綜複雜。本文,作為藝術的學術研究,其目的仍然是: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拋磚引玉以其引起討論。

(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陳凡在本網站內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