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知大講堂 藝術講座系列 :《趙孟頫藝術的探討及欣賞 》

趙孟頫清明上河圖的驚人發現——趙孟頫 “清明上河圖” 未見於圖錄,鑑賞與鑑定,還須由實物本身去鑑

這一幅 “清明上河圖” 書畫絕非等閒,乃屬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之作。

吾人皆知,“清明上河圖”乃北宋畫家張澤端的作品,其手卷長達5.3米,細寫宋代京都汴京 (今開封) 之各式人等的生活景象。背景現場是汴京主要河流汴河 (宏大的人工河)。兩岸的不同人等的生活與活動,上至王室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不同行業與經營。水上陸上,亭台樓閣,舟車拱橋,其人物之多,景物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其後,他把該曠世之作呈獻給宋徽宗,而又由於徽欽二宗為金人所擄,京城淪陷,“清明上河圖” 輾轉流傳及被收藏,最後又回歸王室,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中。

不過,由於 “清明上河圖” 這曠世之作,很能引起書畫名家之挑戰心理,故歷來也有好一些書畫大師或仿張擇端的原畫構圖而臨摹,或自行繪製構思景物,但要皆都須在畫中經營豐富的人物與活動,方能與其雄心與耗時相匹配。據了解,世存的名家的 “清明上河圖” 達五十餘件之多,其中較有名是明代仇英所繪製者,現亦存故宮博物院之中,至於藏量甚豐的台北故宮博物院亦存一幅稀世之 “清明上河圖”,乃有清一代的雍正時期的作品。當時,雍正委聘五位畫家,包括陳枚、孫祜、金昆、戴洪及程志遠等合繪,內容並非臨摹張擇端者,乃自行因應宋代汴京及汴河社會生活而設計繪製。由於其畫工之高超,技法細緻,因而堪稱上佳作品,堪足與張擇端的媲美。這稱為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的巨作,完成後由乾隆皇保有,一直藏於故宮當中,直至國民政府遷台,將大部份故宮珍藏遷移至台灣,並另行設立 “台北故宮博物院”,此清院本即藏於該台北故宮博物院中。

至於由中國銀元文化協會洪潤源先生收藏的 “趙孟頫清明上河圖”,則與上述這些不同名家版本,並藏於博物館者不同,其中一個分別是這長長的手卷,大都以捲成圓筒形方式收藏,可洪先生的卻是裝裱成冊頁的,而且因保存得不好,甚至曾流落於廢物堆中,以致發霉及污垢不堪,即便被洪先生購入及清洗之後,冊頁托底仍難免破損,而畫的本身,則因受冊頁摺叠及污垢影響,在每一頁摺叠處的畫面,均有一明顯而無法消除的摺痕,這在古畫的 “真”、“精” 和 “新” 三個要素來說,在“新” 的方面就較為吃虧了。

不過,只要是名家,只要是真跡,那還是有價值存在的。 就以趙孟頫來說,這位宋王室之後,卻成為元代王朝極為受看重的官員兼詩書畫印大師,其書畫方面的成就,是舉世所稱道的,譬如明代王世貞就曾稱譽其為 “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是宋歐陽修及虞世南之後,另一曠世大家。

他的書法無論是行書、楷書,均帶復古之氣而又能創新,是充份表現出文人氣質的藝術。
他這幅 “清明上河圖”,除了帶有他的眾所熟悉及高度熟練的趙家書法中的行書墨寶外,全圖所呈現的所有景緻及人物,均精緻無比,各有表情而莫不栩栩如生,非頂級大師,何能至此?

因此,即使有人因這幅 “趙孟頫清明上河圖” 從未見諸圖錄及流傳經歷不詳而產生是否 “真貨” 的疑竇,但由於張擇端繪製 “清明上河圖” 震驚畫界以至藝術史後,歷代名家或一般畫人,以挑戰自己心情而加以臨摹或自己構思景物者為數不少,雖則現可統計而存世者約五十餘幅,但繪畫之知名及不知名者更加以倍數計,因此趙氏孟頫大師有此創作一點也不為奇,其是否真確,仍雖以作品本身的畫風、畫技與附錄書法之鑑定為本,單以未見過圖錄及收藏歷史而予以抹殺,實屬不智也。

高家裕教授
2019年5月

(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洪潤源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杂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