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元、明、清四個朝代不乏書畫名家為 “清明上河圖” 慕名而至,下筆成畫者前赴後繼。除有前述元朝趙孟頫的 稿本 外,其他為:
- 宋張擇端的是故宮博物院出售的 印刷本 畫册
- 明仇英的 印刷本 畫卷
- 清乾隆宮庭五畫師的
- 印刷本 畫卷。
明、清兩幅圖的時代取景與繪畫的人物和宋、元兩個圖本已截然不同。該兩較後朝代的畫圖只是沿用 “清明上河圖” 的稱謂為題而已。
然而宋、元兩個畫本的內容與景物俱如出一轍。這契合反證出宋張擇端的畫作原本就欠缺該幅宋朝畫卷的 “畫題” 出處何在的證據。另外,故宮博物院早已聲明 “張擇端其人生平不詳”,乃不爭的事實。
皆因傳說中元朝翰林學士趙孟頫以篆書題字的 “清明上河圖” 流落民間,尚未現身;故此故宮博物院以及眾多近代議論 “清明上河圖” 諸君慨與元朝趙孟頫命題的該幅畫圖緣慳一面,失之交臂。按照常理,未嘗缺席又應綿延宋元明清四朝,名家趨之若鶩的該幅長卷畫作,卻獨欠了元朝一代的入列,頗覺費解。奇怪的是,那位筆下篆書作畫題的宋太祖十一世孫趙孟頫竟然於有意或無意間在 “清明上河圖” 的考據被隱匿無蹤。反而與趙孟頫同涉 “清明上河圖” 畫作,但已被確認是生平不詳的宋人張擇端,當更似有疑團待解,乃早晚之事矣。
(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洪潤源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趙孟頫清明上河圖可以鑑定嗎?
很歡迎和您會面,切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