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李煜的《望江南》

浅谈李煜的望江南_3A

在中國詩歌中,要說到以寫悲愁見長的作家,我覺得當首推南唐後主李煜了。像「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長恨水長東」等等,都是人所熟知的名句。這都表演了他擅於用具體的形象比喻抽象的悲愁的藝術才能。但是,在他眾多的寫愁的詞作中,還有一首小令《望江南》卻別具特色:「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這首小令寫於李煜由南唐國主變為北宋的階下囚之後。

詞的第一句采用倒裝式。當先一句「多少恨」,好像夢醒了呆想一陣後,突然一聲長慟,滿腔悲憤,一言難盡。隨後,「昨夜夢魂中」,補充說明了「恨」之由來。作夜的「夢」。這兩句為全詞總領,點出作者恨由夢生。那麽,是什麽恨由夢生?那麽又是什麽夢使得他這樣悲恨呢?

浅谈李煜的望江南_2A「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原來昨夜夢裏,作者好像又出遊舊時的皇家園林,車如流水,馬似歡龍,侍臣嬪妃,左右簇擁,花好月圓,陣陣春風。這樣一個好夢,怎麽卻引來作者滿腔悲憤呢?熟悉李煜生平的人是不難想到的。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無時無刻不在懷念已經失去的一切。而他越是用重溫舊時的歡樂來慰藉內心的傷痛,反而越是加深這種傷痛。痛苦時回憶昔日的歡樂,得到的更是難以忍受的痛苦,生活中常常是如此。

李煜有他特殊的生活經歷:帝王——囚徒;也有他特殊的藝術修養:多才多藝——多愁善感,所以他更容易有這種感受。明白了這一點,那就會明白李煜為什麽在一枕甜夢醒來之後更加滿腔悲愁的原因了。正是一個這樣歡樂的夢,又把他帶回到永遠失去的天堂,更加悲苦。作者在詞中著意寫了夢中的歡樂情景,以樂寫悲,正是匠生獨具處。詞中「舊時」極妙。既是指夢中事乃為南國主之時,又透出夢作於身陷囹圄的今時,於平淡之中凝結萬種傷心。李煜以他真實的生活感受,才寫出很多抒發悲愁的名作,如這首《望江南》,是資後世借鑒的。同時,也說明「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浅谈李煜的望江南_1A

(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何榮楷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