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古典詩詞的色彩美(上)

简体版

古典诗词的色彩美(上)_F1

在我國古典詩詞裏,色彩詞的運用極為頻繁。詩人常用色彩的美來表現詩歌的色畫美,用色彩的對比來造成優美的意境,給讀者展觀出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面,讓人得到無窮的美感享受。例如膾炙人口的杜甫《絕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前者以嫩綠的楊柳與嬌黃的黃鶯相影襯,新鮮明麗,顯示出一派生機,而且給人以春光之感;後者以碧藍的天空襯托雪白的鷺鶿,色彩極其鮮明又和諧。這兩句中,「黃鸝鳴翠柳」是眼前之景;「白鷺上青天」是遠眺之景,由「鳴」聞聲,由「上」見形,「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眾色紛披,交相輝映。畫面有聲有色,使人目眩神馳,一種幽遽恬靜的意境,閑的情趣,乃漾於祗面。

古典诗词的色彩美(上)_3A又如中唐詩人張至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那青翠的山,雪白鷺鶿,兩岸「灼灼其華」的桃林,以及那翩翩粉紅色的桃花瓣漂流在波光中那碧綠的江面之上,加上迷蒙細雨中戴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簑衣的漁翁,構成了一幅迷人的江南春景圖,把我們帶到那山川秀麗,落英繽紛的江南春天的詩情畫意之中。「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這個論斷在這裏又一次得到了有力的證明。

張至和之後,不少畫家都畫過《煙波垂鉤圖》,雖然未必是寫《漁歌子》的詞意,但或多或少都從這首詩古典诗词的色彩美(上)_4A得到啟發。詩詞中的色彩還能傳達出作者的情緒和渲染詩歌中的氣氛。「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前一句,翠綠配嬌黃,加上一個「鳴」字表現出鳥兒的怡然自得,顯得活潑而有生機,傳出的悠然飄逸,顯得平靜和諧,表現了詩人淡泊閑適的心情。「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雲用「黑、墨」來形容,寫兩則冠以「白」,詩人用黑白這兩個極度色來形成鮮明對比,做成強烈的反差,給人一種身臨其境,驚心動魄的感覺,對渲染詩歌氣氛起了很好的作用。

(待續)

備註:點擊這裏可以繼續瀏覽作者何榮楷在本網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