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新闻生涯之一:为党和人民鼓与呼

1985年8月23日,复旦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和上海工作了18年的我,由组织调动到厦门日报担任记者,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新闻生涯。

厦门日报是中共厦门市委机关报,能够进入这样的党报工作,我感到特别荣幸和兴奋,心想一定要好好干,绝不能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培养。

上省城,独访“两会”担重任

到厦门日报后的前三个月,我主要负责厦门高校的新闻报道,经过深入采访厦门大学、厦门水产学院和厦门文化市场,我先后采写了多条深度报道在厦门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引起了报社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不久,领导委派我单枪匹马前往省会福州采访报道“省两会”(即省人大会议和省政协会议)。

我“受宠若惊”,却又忐忑不安,担心完不成任务或者出差错,会给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能不能换别人?”我试探领导的态度。

领导坚持派我去:“你到厦门日报几个月,表现很不错。大胆去干吧,领导相信你!”

既然领导定了,我也不好再推辞。心想:重担压肩也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战。”我提前两天到福州,先找到福建日报两位同行,向他们了解“省两会”的有关情况,请教采访报道时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制订了周密的采访报道计划。

当年的“省两会”分别在福州西湖宾馆和梅峰宾馆召开,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

我住在西湖宾馆,房间破旧不堪,木地板一踩叽叽响,甚至还有老鼠出没。两个宾馆相距甚远,且没有公交车相通,我只得向福州亲戚借来一部破旧自行车,两个宾馆来回跑。更为头痛的是,当时采访工具和通讯工具极其简陋。别说是笔记本电脑,就连录音机也没有,只能靠手写脑子记,白天开会,会后写稿,写完新闻稿之后立即送审。想发稿到厦门日报社,宾馆里没有长途电话,我只能骑着自行车赶到十几公里外的东街口邮电局,通过长途电话向厦门日报编辑部的同事念稿,用记录速度一个字一个字念,有时碰上同音字和近音字,还得读上好几遍,特别是领导姓名,更容易出差错。邮电局营业厅人多嘈杂,怕对方听不见有时还得大声喊,一篇稿子往往要读一个多小时,读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

“两会”开了一个多星期,我采写了十多篇重要稿件发给厦门日报发表,竟然没有出差错,质量也过得去,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

回厦门日报社不久,正巧部门调整,我被党政部主任朱铁点名调去,专门负责党政新闻的采访报道工作。

(待续)

备注:点击这里可以继续浏览作者洪涛在本网站内的其他作品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散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